白蔓青

基本上是最近看了什么写什么repo

© 白蔓青

Powered by LOFTER

乱七八糟的瞎扯之读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

把他们放到一起说,一是因为两本是一起看的,二是因为两本书给我的感觉一对比显得很有趣,第一本比我想象的惨烈,第二本又比我想象的温情多了。

 

第一本说的是《活着》,之前看过电影,虽然历经坎坷但总算有家,有希望,有鸡变成牛的梦。但在小说里家破人亡,最后只剩老福贵一人,虽然他心境平和,但他已经没有任何希望,他的“明天”已经死了。虽然最后他的生活看起来悠然自得自给自足,却只是单纯的挨日子罢了。

余华在韩文版自序中说“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和平庸”,最初只是理解,看看便过,在看完小说后回想终于有了感触。福贵一家的人生,不就是不断忍受,坚持活着吗?命运残忍,每当一家人的生活在打击后重新步入正轨,有了新的希望,新一轮的打击必定接踵而至。说到这里,在感慨的同时不得不称赞余华的写作技巧,读者明明深知这就是不断重复的套路,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陷进去,为人物高兴、舒心、难过、感慨。

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结束叙述回到当下现实,往往衬得无限悲凉。底层百姓再乐观再坚强又有什么用呢,是否对他们而言命运就是这样,无法逃脱?

老牛孤独的犁着地,单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。

 

第二本自然就是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在读完自序之后一直脑补的是和《活着》一样“宏达惨烈”的故事,结果作者似乎故意有所抑制,前半部分内容都是些家长里短日常琐事,就连语言也略显一般。但到了最后几章,许三观一路卖血上上海,一下子就爆发了,故事情节一变得抓人,并对许三观的身体状况进行大量生动细致的描写,节奏也紧扣心弦,让许每走一步都让读者跟着揪心,生怕下一步就是死亡。

和《活着》中善良淳朴乐观的一家人不同,许家人从父母到小孩各有各的不小的缺点,有的点奇葩到让读者恼怒,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……而就是这么一家人,却获得了比福贵家好太多的结局,感慨啊。

这本小说有三点让我非常出戏,一是十年里发生那么多动荡卖血的钱永远是不变的三十五块,二是前面的鸡毛蒜皮让人又笑又气的事太多了,磨耐心,三是关于一乐,出于严谨,只凭像不像和睡没睡就说不是亲生实在不能接受。

 


评论
热度(1)
2016-10-12